《金职伟业1+X工作简报》
2022年第12期
2022.4.25-2022.5.1
Part01 创新研发
▮ 智能娃娃控制程序开发
智能娃娃由金职伟业集团自主研发,专供幼儿照护专业实践操作训练使用,具备心肺复苏(按压、吹气)处理、异物处理——海姆立克处理、模拟喂奶喂食、拟换尿片等12种功能。目前,智能娃娃控制程序脚手架已定好架构,加密技术已研究完成。
▮ 推进1+X产后恢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课程资源建设
为助力院校推进课证融通,金职伟业联合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发产后恢复证书(高级)课程资源,目前,已完成了模块二体质调理、模块三形体恢复课程资源建设,具体涵盖课件、微课等。
Part02 人才培养
▮ “金职大讲堂”第21讲|全国教学能力比赛冠军团队负责人线上开讲 全程干货引爆课堂
4月30日,“金职大讲堂”第二期第21讲正式开讲,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医学系教师,2021年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团队负责人王磊老师以《以教学能力比赛为抓手 深化岗课赛证融通》为主题进行了授课。此次课程内容详实,框架明确,获得了在线超5千人次点击。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围绕“岗课赛证”中“赛”的重要展现形式之一——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王磊老师运用自身案例现身说法,从参赛经历和经验、政策导向和文件解读、参赛流程和方法三方面进行分享。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改变原有认知,愿意接受职业教育,同时职业院校加强自身硬件配置和师资力量建设,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推动学生、教师、学校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得以实现。”王磊老师还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一定要融入教学反思内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比赛达到检验自身教学水平、及时改进不足、更好提升教学能力的效果。
Part03 成果展示
▮ 金职伟业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潘建明当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一届康养康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为服务“一老一小”国家战略,提升康养康育职业教育适应性,4月28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康养康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康养康育产教融合论坛以线上形式顺利举行。经过公开审议表决,会上通过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康养康育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讨论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康养康育专业委员会选举办法(草案)》,且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康养康育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副主任、常委、委员和秘书长,金职伟业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潘建明当选委员会副主任。
据了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康养康育专业委员会”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筹办,旨在整合康养康育领域国内一流专家资源,积极服务“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以及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需求,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康养康育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建设国家康养康育职业教育专业智库,为推动健康养老、幼儿托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健康发展增值赋能。
Part04 院校案例
▮ 育训结合 构建一体化培训模式——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幼儿照护人才培养案例
院校作为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成功申报为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2021年,学院依托专业,以学生为中心,科学配置课程,建设幼儿照护模拟实训室,并顺利组织180名学生参加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试,通过率为95%,高质量完成了试点任务。
在幼儿照护证书培训实施过程中,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学院的性质与特色,进行专业定位,重新修订培养目标和规格,设置新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支持服务能力条件。学院依据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方案,构建由《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基础护理》等核心课程、知识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按照反向设计思路构建“专业需求、专业教育产出、学习产出、教学产出”一体化成果导向理念模式,融合“课程、教学、职业技能”,构建一体化培训培养模式。依托学校专业群、企业技能优势群、市场职业群,将关键技能与拓展技术内嵌到课程教学中,做到“书证融通”“证技融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构建一体化教材,植入信息化教学。根据不同课程性质,采用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链接生活经验进行情景教学、模拟教学、深度研究型教学等,以学生快乐学习为前提,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 探索课证融通,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幼儿照护人才培养案例
为做好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建立“教务处统筹推进、各系部主体落实、全员深度参与”的运行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在师资培养上,学院选派出多名教师参加1+X幼儿照护证书师资及考评员培训,不断提升幼儿照护专业技能水平。在课证融通上,学院以学前教育核心课程《学前卫生学》开展实践,将幼儿照护职业技能标准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组织与评价中,推进“1”和“X”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培训上,理论培训采用精简授课和学生多轮做题相结合的方式。操作采用教师示教,学生同步练习。在正式考核前,再采用模拟真题对学生进行模拟考核,对考核中暴露的问题,由教师进行专项辅导,同时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成三个小组,组员间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此外,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还对即将实习的2019级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开展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辐射培训,在学生跟岗实习期间,19级袁紫瑜同学通过《幼儿卫生与保健》海姆立克法的学习,及时救助一位被枣卡住的小朋友,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Part05 考评动态
▮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顺利举行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试
4月24日,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顺利举行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试,艺术教育系幼儿保育专业50名学生共同参考。据了解,为积极推进1+X幼儿照护证书考试,培养一批复合型托育人才,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大力宣传,充分让学生了解考取幼儿照护证书的优势,最终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专业成绩筛选、名单公示的方式,确定了首批考证的50名学生。随后,六名专业教师在不耽误原有教学工作的情况下,认真备课、辅导,根据考评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严谨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二十多天的集中培训。
▮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近百名学生参加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试
为推进1+X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促进课证融通,4月24日,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开展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试,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共94名学生参加。
▮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X产后恢复、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圆满完成
2022年4月22-23日,1+X产后恢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试、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试在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此次考试共195名考生参加。
▮ 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两百余名学生参加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试,通过率达100%
近日,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圆满完成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试,学前教育共234名学生参考,通过率达100%。
Part06 政策解读
▮ 辽宁省启动2022年1+X证书制度试点申报工作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6号)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规模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 9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近日,辽宁省启动2022年1+X证书制度试点申报工作。申报时间:4月11日至5月15日;5月16日至6月12日。(来源:网店运营推广证书)
▮ 广东省启动2022年1+X证书制度试点申报工作
根据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部署,广东省开放1+X证书试点申报工作,请前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vslc.ncb.edu.cn,在规定申报时间内进行试点申报。申报时间:2022年4月14日16:30—2022年5月31日23:59。(来源:网店运营推广证书)
▮ 重庆市启动2022年1+X证书制度试点申报工作
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教育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19号)等文件精神和相关工作安排,近日,重庆市启动2022年1+X证书制度试点申报工作。申报时间:截至5月6日。(来源:网店运营推广证书)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下达2022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有关精神,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下达2022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发力、远近兼顾,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来源: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